-
恒力贵阳产业园一期投产在即
在招商引资政策的驱动下,恒力集团在贵州省贵阳市投资建设的产业园项目取得显著进展。一期工程经过高效建设,目前已步入部分试生产阶段,并预计于2021年建成投产,这将有力推动当地高端纺织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。 (一)项目背景与招商引资成效 恒力贵阳产业园作为贵州省贵阳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是该集团布局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。在贵阳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,该项目依托贵阳地区优越的产业基础和交通网络优势,旨在构建以高档纺织面料为核心的生产基地。招商引资过程中,贵阳市通过优化投资环境、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,成功吸引恒力集团入驻。该项目不仅提升了贵阳的制造业竞争力,还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示范性工程,符合国家关于推动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导向。一期项目的启动,标志着贵阳在高端纺织领域迈入新阶段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平台。 (二)建设进展与设施完善 项目建设自启动以来,各项工作稳步推进,大部分生产车间的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。厂区整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,人员储备、设备安装及工艺调试正按计划逐步完善。目前,行政大楼已实现日常办公功能,为运营管理提供支撑。园区内涉及多个功能单元,如倍捻车间、倒筒车间和织造车间等,其中部分设施开始投入试生产,为正式投产奠定基础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,注重高效与协调,确保了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。这些进展体现了贵阳在工业项目执行上的严谨性和韧性,有力支持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。 (三)试生产与投产准备 一期工程已进入关键试生产阶段,部分车间通过设备调试和工艺优化,逐步验证生产流程的有效性。试生产阶段集中于倍捻、倒筒和织造等核心环节,旨在检验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品品质标准。这一过程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执行,确保生产线在正式投产后能高效运转。同时,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,包括技术培训、供应链衔接和环保措施等,正同步强化。通过试生产,项目团队不断积累经验,优化资源配置,为2021年建成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。试生产的顺利推进,凸显了项目在推动贵阳高端纺织产业化方面的前瞻性。 (四)预期影响与区域价值 项目投产后,预计将显著提升贵阳地区高档纺织面料的生产能力,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作为贵阳招商引资的标杆项目,它不仅强化了区域制造业基础,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,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。长远来看,该产业园将促进贵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吸引更多高端投资落地。同时,项目注重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,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,有望成为贵州省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。未来,随着恒力贵阳产业园的整体运营,其影响力将辐射周边地区,为贵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。
2025-06-30
-
【2022年贵阳招商】贵阳综保区 “云招商” 破局 百亿项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
贵阳综保区 “云招商” 破局 百亿项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一、云端签约开启招商新模式 在 “强省会” 战略深入实施之际,贵阳综合保税区首次采用 “云签约” 方式,成功引进 36 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 102.43 亿元,涵盖电子信息、先进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领域。这一创新举措突破地理限制,实现疫情期间招商 “不断线”,标志着贵阳综保区从 “政策洼地” 向 “投资高地” 转型。 (一)产业集群化招商成效显著 此次签约项目中,先进装备制造及新材料领域占比达 60%:中国科学院创业团队的水系钠盐电池材料项目,将填补贵州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空白;深圳工业百强企业的 SMT 贴片项目,预计年产 10 亿片电子元器件,服务华为、苹果等终端厂商;世界 500 强招商局集团旗下企业的物流仓储项目,将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保税物流中心。 跨境电商领域引进的外贸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,将打造 “线上交易 + 线下体验” 的跨境消费新场景,预计年进出口额突破 20 亿元。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,首年产值不低于 10 亿元,3 年内产值税收实现翻番,新增就业岗位 5000 余个。 (二)“云签约” 背后的服务升级 为保障项目落地,贵阳综保区推出 “三零服务”: 零距离对接:建立 “云端洽谈室”,通过视频会议、VR 看厂等技术,实现项目方 “足不出户” 了解园区环境; 零缺陷服务: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属服务专员,提供工商注册、税务登记、政策申报等 “一站式” 代办; 零干扰保障:推行 “标准地” 供应模式,企业拿地即开工,审批时间压缩 40% 以上。 二、政策赋能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 作为贵州唯一的综合保税区,贵阳综保区享有 “保税加工、保税物流、保税服务” 等政策优势: 税收优惠:区内企业享受进口设备免税、保税货物免增值税等政策,加工贸易企业关税平均降低 30%; 通关便利:实施 “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” 监管模式,货物通关时间较区外缩短 50%,2022 年进出口总值增长 28%; 资金支持:设立 2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,对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设备补贴、30% 厂房租金减免。 三、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 围绕 “四区一高地” 定位,贵阳综保区正推进四大产业园建设: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:重点发展智能手机、智能穿戴等终端产品,已集聚富士康、比亚迪等龙头企业,2022 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 45%;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: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、航空航天装备,此次签约的水系钠盐电池项目将与本地车企形成配套; 进境粮油加工产业园:依托贵州特色农产品资源,建设保税粮油加工基地,预计年加工能力达 50 万吨; 跨境电商产业园:打造 “前店后仓” 模式,引进菜鸟国际、京东全球购等平台,2022 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 15 亿元。 四、区域协同融入双循环格局 贵阳综保区主动融入 “一带一路” 和长江经济带,与钦州港、防城港等沿海口岸建立 “海铁联运” 通道,货物通过中欧班列可直达中亚、欧洲,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 30%。2022 年,综保区外贸进出口额达 85 亿元,其中对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贸易额增长 32%,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 “桥头堡”。 在要素保障方面,园区配套建设 50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、2000 套人才公寓,规划建设保税展示中心、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等功能载体。“我们不仅要引进项目,更要构建生态。” 贵阳综保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围绕 “招大引强、延链补链”,目标到 2025 年培育 3-5 家百亿级企业,建成中西部领先的开放型经济示范区。
2022-05-29
-
【2022年贵阳招商】贵阳锚定 “双提升” 目标 全链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
贵阳锚定 “双提升” 目标 全链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一、千亿级科创目标开启培育新篇 贵州省贵阳市近日出台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》,明确到 2025 年实现 “三个突破”: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 2000 家,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 500 家,工业总产值突破 2000 亿元。这一计划标志着贵阳在大数据、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培育力度全面升级,旨在打造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。 (一)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创新生态 作为贵安新区核心承载地,贵阳高新区已形成 “科技型中小企业 — 高新技术企业 — 瞪羚企业 — 独角兽企业” 的梯度培育链条。截至 2022 年底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 1210 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 300 家,大数据企业占比达 40%,涌现出货车帮、朗玛信息等行业领军企业。此次计划提出建立动态培育库,对入库企业提供 “政策包” 支持,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(税率降至 15%)等。 贵阳综保区则聚焦电子信息制造、粮油深加工等领域,实施 “双提升” 工程:一方面通过 “人才 + 技术” 双轮驱动,引进中国科学院创业团队等高端资源;另一方面建立 “一企一策” 服务机制,2022 年帮助 57 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,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 5.2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 个百分点。 (二)重点领域突破产业瓶颈 围绕 “强省会” 战略,贵阳将在三大领域集中发力: 大数据产业:依托贵安数据中心集群,重点培育数据采集、处理、应用服务企业,2025 年形成 500 家大数据高新技术企业集群,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; 高端装备制造:聚焦航空航天零部件、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,引进深圳工业百强企业的 SMT 贴片项目等,构建 “研发 — 制造 — 检测” 全产业链; 大健康产业:依托贵州中医药资源,支持百灵药业、信邦制药等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2025 年大健康高新技术企业达 200 家。 二、政策组合拳激活创新动能 《计划》提出 “四个精准” 举措: 精准滴灌政策:设立 5 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,对首次认定企业给予 50 万元奖励,对复审通过企业给予 30 万元补助; 精准对接资源:建立 “政产学研用” 对接平台,每年举办 10 场以上成果转化对接会,2022 年已促成贵州大学与贵航集团等 23 个产学研项目落地; 精准服务机制:推行 “科技服务专员” 制度,为重点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布局、项目申报等全流程服务,2022 年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 127 项; 精准考核体系: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纳入区县高质量发展考核,对年度新增超 50 家企业的园区给予用地指标倾斜。 三、区域协同打造贵安科创走廊 作为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,两地正共建 “科创走廊”:贵阳高新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,贵安新区聚焦智能制造、数据中心运营,形成 “研发在贵阳、转化在贵安” 的协同模式。2022 年,贵安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20 家,腾讯贵安数据中心、苹果中国数据中心等项目带动电子信息企业集聚,相关产业产值增长 35%。 在人才支撑方面,贵阳实施 “强省会人才计划”,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博士人才给予 50 万元安家费,对设立院士工作站的企业给予 200 万元补贴。贵州大学、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大数据、新能源等专业,每年输送专业人才超 2 万人,企业与高校共建的 “现代产业学院” 已培养定向人才 5000 余人。 四、成效显现与未来展望 2022 年,贵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 1200 亿元,占规上工业产值 60%,研发投入强度达 3.2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个百分点。随着华为云、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的落户,预计 2025 年大数据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将突破 800 亿元。 “我们不仅要培育数量,更要提升质量。” 贵阳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重点引进 “专精特新” 小巨人企业,目标到 2025 年培育 100 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,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提升至 12% 以上,形成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人才为支撑的创新生态体系。
2022-05-29
-
【2022年贵阳招商】贵阳贵安数字经济:“中国数谷” 的崛起之路
贵阳贵安数字经济:“中国数谷” 的崛起之路 顶层设计:数据驱动的战略布局 贵阳贵安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,近年聚焦 “两化”(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): 数字产业化:2021 年引进数字经济企业 153 家,投资 72.11 亿元,形成服务器制造、数据标注等产业集群; 产业数字化:实施 “万企融合” 标杆项目 100 个,带动 1113 家企业数字化转型,2021 年融合指数达 52(全省第一)。 基础设施:筑牢 “东数西算” 底座 数据中心集群:建成华为、腾讯等数据中心 23 个,服务器装机能力超 50 万台,2022 年启动南网、网易数据中心建设; 算力网络:构建 “贵阳 — 贵安 — 广州” 直连链路,时延降至 10ms 以内,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; “双千兆” 城市:5G 基站密度达 15 个 / 平方公里,光纤入户率超 98%,为数字经济提供高速网络保障。 产业生态:从 “先行” 到 “引领” 2021 年,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增速达 15%,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8%: 人工智能:建成智能语音、计算机视觉等创新平台,某企业研发的 AI 质检系统已服务全国 100 余家工厂; 区块链:落地区块链政务应用 200 余项,“区块链 + 医疗” 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; 数据要素市场:成立全国首个数据交易中心,2022 年交易额突破 5 亿元,数据产品超 2000 个。
2022-05-25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